以学铸魂强根基
锻造忠诚担当“先锋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李丽旋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为此,她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同时,对照“两张清单”,逐项查摆问题,不折不扣落实整改,有效推动了全镇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
此外,她还结合大湖镇干部队伍建设实际,2024年举办为期3个月的基层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班,以“互动式”理论授课 +“沉浸式”现场教学 +“多元式”实训锻炼的多维度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覆盖镇村(社区)干部、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等人员,着力构建符合镇村干部成长规律、科学有效的培养“链条”。2024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38期,覆盖党员干部近3000人次。
强基固本抓党建
打造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李丽旋明白,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只有建设好基层党组织,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于是,她着重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大湖镇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制定培养储备措施,健全中层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对年轻干部落实“科级干部+业务骨干”的“双导师”联合帮带,拧紧思想“安全阀”,2024年以来,开展谈心谈话62人次,提醒谈话41人次,帮助干部健康成长。
在村级组织换届中,按照“四有”要求,分别按照“始终如一”型、“前后相承”型、“结构调整”型稳步推进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目前已完成6个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政治审查和能力测评,100%达到“四有”标准。
创新治理惠民生
绘就幸福大湖“新图景”
“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李丽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她认为,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此,她依托“入户联心”工作机制,带领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绘好用活“民情地图”,织密织牢“全科网格”,推动社情民意收集在一线、风险隐患排查在一线、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政策宣传在一线。2024年以来,共组织4252人次联户人员深入开展入户走访活动,走访群众1440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0个,收集建议218个;调处化解矛盾纠纷46起,调处率为100%,成功率100%。这些数字背后是她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着坚守。
同时,李丽旋还注重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以路灯亮化、“六乱”整治、风貌提升为重点,完成石牌社区通海路、断头路“白改黑”工程约4公里。扎实推进农村风貌提升,推广实施高螺村“乡村工匠”试点,发动热心人士、乡村工匠、“双百”行动的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参与乡村农房风貌提升建设,共推动示范带沿线4个村(社区)提升245栋房屋风貌。深入实施绿美pc蛋蛋 生态建设,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种植乔木2.3万株,灌木2700株,计划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000亩,现已完成营造红树林300亩。
聚焦“百千万工程”
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李丽旋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为此,她带领团队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努力盘活“沉睡资源”,创新“三资”管理模式,以大湖镇被定为“pc蛋蛋(中国)开奖记录查询站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质增效行动试点镇”为契机,通过盘家底、描边界、大流转等方式,进一步清理整改不规范合同,为镇村集体收入的稳步增长筑牢根基,让镇村集体收入突破600万元大关,高螺村从“后进村”逆袭为“百万村”的蜕变故事,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典范,也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李丽旋敏锐抓住大湖镇的生态优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积极探索“百千万工程”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她的带领下,大湖镇以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高螺村被评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为招牌,借助“双百行动”与华南农业大学珠海学院结对共建,联合深圳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义诊下乡、文创手稿设计等活动12场次,并举办“候鸟计划”系列文旅活动,由“观鸟热”成功带动“旅游热”。2024年,大湖镇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000万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李丽旋注重品牌建设和产业融合,以强村公司为路径,搭好镇属绿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框架,整合示范带假日集市、游客服务中心、妈祖文化广场等资源,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运营,推出“柚”见大湖品牌和文创产品,举办大湖大德妈祖景区惠民富民集市、柚子丰收节等活动,激发新一轮文旅消费“热点”。
如今,漫步在改造一新的大湖镇通海路上,白墙黛瓦的民居与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相映成趣,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这背后,凝聚着李丽旋和全镇党员干部的心血与汗水。面向未来,她将继续带领大湖镇干部群众,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pc蛋蛋 日报记者 陈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