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饱含人情味的场景,正是海丰县在新一轮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中深挖本地“海丰咸茶”这一融合饮食与深厚社交功能的传统精髓,创新性将其转化为基层治理载体所结出的“甜果”——“入户联心·咸茶说事”活动。它巧妙地将“咸茶好喝、有话好说、矛盾好化”的理念融入日常治理,让民生工作升腾起生活的烟火气,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沃土上的蓬勃生机。
搭台:茶点嵌入生活圈,多元力量齐共建
海丰的治理密码,首先藏在“共”字里。一碗咸茶情意浓,三言两语暖人心。海丰巧妙地将这份传统情愫编织进治理网络。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海丰盘活了老旧小区的边角、村居民小组的活动室,甚至巧妙妆点了热闹的景区和精致的口袋公园,精心设置了40多个覆盖县、镇、村(社区)三级的“咸茶说事点”。它们如星罗棋布,深深嵌入群众生活的核心地带,织就了一张触手可及的“家门口服务网”。无论走进哪一个点,热水、茶钵、茶棍、咸茶粉等基础物料早已备好,邻里们只需带上自家的花生芝麻炒米,便能围坐开聊。城西社区的工作人员感触道:“这小小茶点成了无形的纽带,咸茶里流淌的传统社交基因被唤醒,自然而然地承载起议事协商的新使命。”
要让茶桌真正活起来,关键在人。海丰广泛吸纳村(社区)共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加入,赋予他们一个亲切的称呼——“咸茶说事员”。由此构建起富有活力的“1+3+N”服务团队模式:一名驻村镇干部牵头,三名熟悉乡情的村干部搭台,多位有威望、有热忱的热心人士共同出力。许多说事点还自发孕育了“茶桌调解队”。各级党员干部更是率先垂范,纷纷下沉到基层一线,坐到群众的茶桌旁,喝着同一钵咸茶,唠着家长里短。“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真正融进他们的‘朋友圈’,” 联安镇驻村干部深有体会,“‘咸茶一起喝、事情一起议、服务一起做’的氛围,让治理既暖心又高效。”
依托“咸茶说事点”汇聚的人气,海丰设立了党员服务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里找到了鲜活的注脚——健康义诊的号脉问诊、助残关爱的温暖传递、政策咨询的耐心解答,都被自然地融入茶香氤氲的说事场景。群众在喝茶闲聊间提出诉求,党员现场“端茶接单”,随即协调各方力量“斟茶派单”,一套“群众喝茶点单、党员端茶接单、多方斟茶派单”的三步工作法清晰流畅。
议事:群众主角献良策,“三办”闭环解难事
“咸茶说事”的魅力核心,在于它成功点燃了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火花,实现了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的和谐共鸣。
海丰以这碗独特的咸茶为媒,引导乡亲们围坐茶桌,共同为乡村治理的痛点、乡村振兴的难点“把脉开方”。村里的老长辈、产业致富的“领头雁”、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干部等纷纷被邀请落座,悄然从治理的“看客”转变为积极的“主角”。通过建立详实的“说事台账”,定期召开充满邻里温情的“咸茶会”,海丰精准捕捉着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想,有效凝聚共识、汲取智慧、汇聚力量。今年以来,382条浸润着“茶香”的宝贵意见建议被收集上来,其中295条已从纸上的期盼,稳稳落成了提升幸福感的实在举措。
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海丰建立了一套清晰的“三事三办”机制:简单事项,力求在茶香缭绕间“马上办”,效率如清泉流淌;复杂问题,则启动多方联席“协商办”,智慧在碰撞中闪光;遇到重大事项,则迅速上报并全程“跟踪办”,责任一跟到底。这种精准的分类处理,确保了民声诉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数字见证成效:今年以来,遍布城乡的“咸茶说事点”茶桌旁,已即时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177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29件。
为确保群众倾吐的每件心事都有回响,海丰严格推行“收集——研判——办理——反馈”的工作闭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茶桌旁掷地有声的承诺。梅陇镇一位村民,刚通过“咸茶说事”解决了困扰许久的农田灌溉渠修缮问题,他难掩喜悦:“真没想到,喝着茶聊着天,就把心头的大石头搬走了!干部还特意登门告诉我结果,这心里啊,踏实又暖和。”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让“咸茶说事”深深扎根于民心的土壤。干群关系在茶香交融中愈发紧密,邻里间也在相识相知、守望相助中日益和睦,群众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如春苗般节节攀升。
共享:茶香浸润文明风,惠民服务零距离
海丰“咸茶说事”的最终回甘,在于让治理的成果如阳光雨露般普惠于民,实现服务、文化与福祉的全民共享。
通过“咸茶说事”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平台,海丰推动服务与政策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深度延伸。以群众需求为鲜明导向,县、镇、村(社区)三级力量被有效拧成一股绳。曾经分散在各地的医疗义诊、教育咨询、政策解读等民生服务资源,如今被集中输送到群众触手可及的家门口。今年以来,依托该平台开展的各类惠民服务已达183场次,惠及群众9000多人次。
海丰将“咸茶”这一浸润着乡土记忆的文化符号,精心打造成培育文明乡风、融洽邻里关系的重要载体。各村(社区)积极利用说事平台建设邻里共享空间,定期举办别开生面的“家风咸茶会”“文明咸茶会”。活动中,“邻里亲、和为贵”的朴素道理与优良家风的传承,如同芝麻融入咸茶般,自然地浸润在喝茶议事的过程里。群众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接受着文化的熏陶,文明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常参加家风咸茶会的王阿婆也由衷感叹:“大家围坐着喝茶,说说自家的好故事,听听邻里的好经验,心里敞亮了,相处也更添一份和气。”无形的“软文化”正日益淬炼成支撑基层善治的“硬脊梁”,形成了“喝茶说事——化解心结——弘扬新风”的良性治理循环。
一盏路灯的亮起,一条水渠的畅通,邻居间的握手言和……海丰百姓的“急难愁盼”在一碗碗温暖的咸茶中渐渐消融,全民参与治理的热情也在这升腾的茶香中被蓬勃点燃。“有闲来食茶,有事好商量”——这句质朴的海丰俚语,已成为这片土地上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底色。海丰县以茶为“媒”,烹煮出一条浸润传统温情、闪耀时代智慧的善治新路,“以茶暖民心,以治惠民生”的美好图景正在海丰大地舒展。
pc蛋蛋 日报记者 洪笳荣
通讯员 曾国明 吕嘉宇 钟锦烽 文/图